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203
编号:13511091
中医药诊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2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203
     2.2 中医对COVID-19的认识

    2.2.1 《方案》中的认识 国家中医药高级别专家组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第三版方案中提出本病的基本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4]。第六版“国家《方案》”将新冠病毒感染的原因定义为“感受疫疠之气”[1]。《湖北省诊疗方案(试行第一版)》亦认为此病属于中医疫病的范畴,其核心病机为湿毒瘀闭,病位在肺脾可伤络入血[5]。《陕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认为本病属于中医“风瘟”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6]。《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认为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多因感受温热毒邪所致,病位在肺。[7]《关于印发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下文简称“广东方案”)认为岭南气候多潮湿,疫疠之气容易兼夹湿热,病因在于湿热疫毒,病理特点为“湿、热、瘀、毒、虚”[8]。

    2.2.2 当代医家的认识 王永炎等[9]认为此次COVID-19发病的基本病机是疫毒夹杂寒湿,并与伏燥搏结,壅塞于肺,导致气机阻滞,升降失常,损伤正气。仝小林[10]在一线观察到此次疫情与瘟疫、湿瘟有别,应属“寒湿(瘟)疫”的范畴,此病当属阴病,以伤阳为主线。刘清泉、齐文升等[11]审证求因,认为COVID-19是感受“湿毒之邪”致病,“湿毒”是COVID-19的病理核心。湿邪闭肺困脾,气机升降失司,湿毒化热,瘀热内闭。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湿、毒、瘀、闭”。姜良铎教授[12]会诊多例COVID-19患者,四诊合参,提出“气不摄津”是其关键病机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1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