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种子类 > 槟榔
编号:12999837
常嚼槟榔增加口腔癌发病率
http://www.100md.com 2017年4月1日 《家庭医药》 2017年第4期
     槟榔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研究也表明,经常嚼槟榔会明显增加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的发病率,而OSF正属于癌前病变的一种。但是由于相关标准的缺失,槟榔在我国依然作为食品在销售。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是一种慢性疾病,可侵犯口腔的任何部位。由于固有层的纤维组织变性和上皮萎缩,从而引起黏膜硬化,形成条索,最终引起牙关紧闭,影响口腔各种功能,并成为癌前状态。上世纪50年代初期,印度首先发现此病,后尼泊尔、泰国、马来西亚、乌干达等国,南部非洲、美国也有病例报道,而我国湖南、台湾地区是本病的高发地区。

    本病好发于20~40岁者,男女性别差异不大,易发于颊、软腭、唇、舌、口底、咽等部位。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口腔会长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出现烧灼感,尤其在进食刺激性食物时更为明显,有的还伴有口干、味觉减退。疾病后期会出现开口困难,言语及吞咽困难,检查时可发现口腔黏膜變白,不透明,触诊发硬,可发现纤维条索。由于本病表现和口腔黏膜白斑、扁平苔藓、白色角化病相类似,临床上应仔细鉴别。

    印度是世界上槟榔消耗量最大的国家,口腔癌的发病率也居世界第一,但印度现在生产的槟榔已经被要求贴上明显的有害标签。我国专家也呼吁,应尽早采取相关措施,并对槟榔产业进行合理规范。

    (摘自《老人报》文/刘健),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种子类 > 槟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