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9年第8期
编号:13382736
新生儿耳廓畸形非手术矫正的应用与护理配合(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15日 《中国美容医学》 2019年第8期
     非手术方法治疗先天性耳形态畸形理论是由日本学者Kurozumi首次提出[8],之后在欧美等国家相继开展相关临床和试验研究,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9-10]。研究表明,耳廓的形态随年龄增长在不断变化,部分先天耳廓形态畸形能够自我矫正。新生儿体内含有源自母亲的雌激素,雌激素水平在生后72h达到高峰,使耳廓软骨中透明质酸含量增加,从而增强了耳廓软骨的可塑性。新生儿体内雌激素在生后6周开始逐渐降到正常水平,此后软骨可塑性下降[10]。非手术方法治疗耳廓形态畸形就基于此机制,在新生儿早期对畸形的耳廓进行矫正干预,从而避免后期手术带来的创伤和风险[11]。

    临床上用于矫正新生儿耳廓形态畸形的塑形材料众多,目前临床所应用的矫正材料各有优缺点,但在临床上都被证实均可在新生儿耳廓畸形早期进行治疗干预[12]。本研究中根据耳廓畸形的眼周程度和患儿家长的意愿,笔者选用了自制的硅胶管矫正器和国内研发的“益耳”耳廓矫形器。自制矫形器具有取材简单,费用低的优点,但适用范围小,只可能用于矫正耳轮卷曲畸形,使用胶布固定,有发生胶布过敏的可能。“益耳”及其他市场上可购买到的耳廓矫形器是当前耳廓形态畸形矫正的主要治疗方式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8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