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7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3115509
假体隆乳术后包膜挛缩发病机制及预防的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5月1日 《中国美容医学》2017年第9期
     2.3 免疫与信号传导:包膜挛缩的发生与一系列慢性炎症有关,涉及多种免疫因子参与。如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抑制炎症反应的免疫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等均与炎症的持续发生有重要关系。IL-6是强有力的肌成纤维细胞活化剂[13],其在包膜挛缩囊腔内分离出的 T细胞中特异性高表达,表明在包膜挛缩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数量与IL-6有重要关系,成纤维细胞与T细胞有潜在的旁分泌信号[14]。IL-10具有强有力的免疫抑制作用与抗纤维化作用,可减少真皮成纤维细胞I胶原蛋白的产生从而减弱组织纤维化的程度。TGF-β1能激活成纤维细胞分化成肌成纤维细胞,并参与细胞外基质沉积,因此与纤维化疾病密切相关[15]。TGF-β1刺激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蛋白增多[16],相应地,调节I型胶原蛋白和III型胶原蛋白信使RNA(messengerRNA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3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