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中医药》 > 2004年第11期
编号:11085998
常用腧穴实用选粹(四十七)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1月1日 《家庭中医药》 2004年第11期
     太溪(Tai xi)

    归经 穴属足少阴肾经,为本经原穴。

    定位 在足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取法 正坐或仰卧,在内踝后缘与跟腱的中间,平内踝高点处取穴。

    刺法 直刺0.5~0.8寸。

    主治 太溪为肾经原穴,有较强的补益肾气的作用,为治疗肾虚之要穴。由于肾气在人体的特殊作用,所以针刺太溪对全身许多脏腑器官有调整作用,其主治病症,相当于现代医学中泌尿、生殖、内分泌、神经系统的一些病症,另外,与肾虚有关的眼、耳、喉、舌的一些疾患,也是其治疗范围。1、头痛、眩晕、牙痛、咽喉疼痛、耳鸣等,诸症均因肾阴不足、虚火上扰所致,针刺双太溪穴,补法,得气后还应注意手法,使针感较强一些,可据证配局部腧穴,但有时仅取太溪穴即可收效。由硬膜外麻醉致头痛眩晕等证,取太溪,再配复溜、三阴交,有很好的治疗作用。2、遗尿、癃闭、水肿,主因肾气不足,膀胱失司所致,针刺太溪治其本,配中极等以加强作用。3、习惯性流产,应在未孕之前进行调治,针补太溪,还要配补肾俞、关元、三阴交等穴,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男子真阳不足、精液稀薄不育者,也可依上方调治。4、肾绞痛,对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者用之较好,亳针直刺,务必使之得气,补法,留针20分钟左右,每日1次。5、奔豚气,此证因气冲如豚之奔突而名,患者自觉有气自小腹上冲胸中,心中烦乱,证属肾气厥逆,针双太溪,可当即见效。6、哮喘,下元亏虚、肾不纳气之虚喘者,针太溪有效,补法,每日1次,还应配合肺经腧穴,疗程应长一些。坚持治疗,对改善体质防止或减少复发、减轻症状,均有良好的作用。7、足跟痛,主要用于年老肾虚之足跟痛,X片无异常者,毫针刺法,针尖稍向下,得气后,务使气至病所,留针20分钟,一股1次即可见效。此外,太溪穴还用于肾虚腰痛、肾气不足之失眠健忘、便秘、糖尿病以及脑血栓后遗症等。

    注意事项 穴下有胫神经,针刺时可有放电感串向足心,此非得气,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应避之。, 百拇医药(周章玲 王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