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 > 2013年第2期
编号:12361244
电针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32例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15日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 2013年第2期
     【摘要】目的 观察电针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疗效,讨论其治疗机理。方法 将我院符合标准的膀胱过度活动症6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通过比较日间及夜间排尿次数,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评分)及生活质量指数评分(QoL评分)治疗效果比较,通过统计学分析评价疗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日间及夜间排尿次数,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评分)及生活质量指数评分(QoL评分)均存在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结论 电针配合艾灸治疗对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症状显著疗效。

    【关键词】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电针;尿动力学检查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41-01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发病率女性大于男性,发病机理不明,患者发病程度及病程均不同,但大多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夜尿次数明显增多,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尿动力学检查可表现为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1],在亚洲发病率高达10%,严重影响到患者日常工作及生活[2]。近三年来我科采取电针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现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本次讨论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主要症状以:尿急、尿频,夜尿次数增多半年以上,日间排尿次数≥8次,日间排尿间隔<2小时,平均每次排尿量<200ml,夜间排尿次数≥2次;尿急,日间或夜间出现突发性急迫排尿感,且难以被主观抑制而延迟排尿,伴有或不伴急迫性尿失禁;常在排尿后仍出现排尿感,或再次排尿,仍能排除少量尿液。本次观察患者均通过尿动力检查,检查结果提示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并排除泌尿系感染,肿瘤,尿路结石,尿道狭窄,本次观察患者均无脑梗塞,脑出血,脊髓损伤,脊柱裂及帕金森疾病等病史。

    1.2 本次观察患者为住院及门诊患者,其中观察组32例,住院患者2例,门诊患者30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在30岁-68岁,病程最长者为3年,病程最短者为7个月,平均2.3年。对照组29例,门诊患者21例,住院患者8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31岁-72岁,病程最长者为4年,病程最短者为3个月,平均2.6年。两组病例基本情况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值>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患者治疗前,先行记录日间排尿次数及夜间排尿次数,以患者目前症状填写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评分)及生活质量指数评分(QoL评分),并记录每位患者的总评分。此后行尿动力学检查,证实存在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行电针治疗,每疗程为10天,每次疗程间停治疗一日,治疗三个疗程后,患者再次记录日间及夜间排尿次数,并填写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评分)及生活质量指数评分(QoL评分)。

    2.1 对照组单独使用M受体阻滞剂。酒石酸托特罗定片2mg,每日两次,或琥珀酸索利那新片5mg,一日一次。

    2.2 本次治疗组电针配合艾灸治疗,并口服与对照组相同药物。具体操作如下:

    2.2.1 取穴 电针:主穴为上髎穴及中髎穴,配取次髎穴,膀胱俞,三阴交,太溪,各穴均取双侧。

    2.2.2 操作 以华佗牌Φ0.30×75mm套管针灸针,针刺部位常规75%酒精消毒,取上髎穴及中髎穴均直刺1-2寸,达患者感骶尾部酸胀感为适应深度,放射至肛门及会阴区,针尾接上海华谊G6805-2A型电针仪,频率为每秒50-100次的密波,强度以患者感骶尾深部酸胀并放射至会阴及肛门部为度;再取次髎穴,膀胱俞,三阴交,太溪,以紧按慢提补法。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每天1次,每疗程为10天。治疗三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治疗结果

    经过PEMS3.1版统计学处理系统检验,两组日间排尿次数及夜间排尿次数,治疗前情况比较均P>0.05,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两组在治疗后情况比较均P<0.05,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即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电针及艾灸治疗,较单一药物治疗,可以明显长时间的改善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状。

    经过PEMS3.1版统计学处理系统检验,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评分)及生活质量指数评分(QoL评分),治疗前情况比较均P>0.05,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两组在治疗后情况比较均P<0.05,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即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电针及艾灸治疗,较单一药物治疗,可以明显长时间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电针配合艾灸治疗在改善患者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状及改善患者生活治疗,较单一服用M受体阻滞剂,治疗效果显著。

    4 讨 论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在祖国医学属于“淋证”,一般认为本病与心,肝,肾,脾等相关,病机主要为肾、膀胱、脾功能失常,导致三焦气化不畅,水道阻滞。“淋证”患者多以“尿急”、“尿频”、“尿不尽”等症状就诊,常伴有精神倦乏,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腻,脉弦等征象。因此取足太阳膀胱经穴位,配合艾灸治疗,以调理经络,温阳利水,助三焦气化,以畅通水道,改善膀胱活动活动症患者症状。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针灸治疗对于调理膀胱及尿道功能,主要是通过刺激调节支配膀胱尿道及会阴部组织的中枢及周围神经而实现。具体是通过神经反射调节交感或/和副交感神经对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及会阴盆底组织,从而调整下尿路包括膀胱尿道的储尿排尿功能[3]。同时针灸能解除盆底肌肉及尿道括约肌尿生殖膈肌肉群的痉挛[4],缓解改善排尿症状。本次研究选择上髎穴及中髎穴,分别针刺入后正对第一、第三骶后孔处,其深层分布骶神经,电针可有效调节神经兴奋性及传导性,从而缓解膀胱过度活动症状,到达改善症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金锡御.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指导原则[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2,23(5):5.

    [2]Moorthy P,Lapitan MC,Quek PLC,et al.Prevalence of overactive bladder in Asian men: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J].BJU Inter national,2004,93(4):528-531.

    [3]陈跃来,等.电针会阳中膂俞对大鼠无菌性前列腺炎尿动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J].针刺研究,2001,(2):127-130.

    [4]郑惠田.针灸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尿流动力学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1990,9(3):1-3., 百拇医药(屈颖伟 陈潇雨 屈淼林 赵润璞 于江琪 王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