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药房》 > 20203
编号:13511008
皮下注射免疫球蛋白的发展及临床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2月1日 《中国药房》 20203
     与此同时,添加了不同辅助成分的SCIg药物也迅速发展,促进型皮下注射免疫球蛋白(fSCIg)便是其中之一。早在1939年,Chaik E等人就发现了一种存在于基质中,可加速皮内注射液体扩散速度的酶,由于该酶可在体外消化透明质酸故称为透明质酸酶[16]。透明质酸酶的应用加速了fSCIg的出现。fSCIg的主要优势是利用透明质酸酶可以暂时或局部地分解透明质酸的作用,加快药物通过皮肤细胞外基质,并帮助药物进入淋巴管,有利于大分子物质(主要是免疫球蛋白)的吸收,可延长免疫球蛋白的输注间隔并提高耐受性,为免疫球蛋白的治疗方案提供更加广泛的选择[17-18]。此外,近年来出现的高纯度重组人透明质酸酶fSCIg具有长期耐受性好、生物利用度高、全身不良反应低等优势㈣,还可用于妊娠期的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20]。

    2 SClg的作用机制

    SCIg的主要成分为IgG,IgG可分为抗原结合片段( Fab)[21]和可结晶片段(Fc)[22],可作用于树突状细胞[23]、单核/巨噬细胞[24],自然杀伤(NK)细胞[25]、中性粒细胞[26]等免疫细胞,发挥Fab和Fc的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 ......
上一页1 2 3 4 5 6 7 8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8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