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质疑中医 > 张功耀
编号:11431003
我在南京大学做学术报告的经历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25日 新语丝
     张功耀

    这篇文章,本没有写的价值。只是因为一位《金陵晚报》的记者发表了歪曲报道,丑化南京大学师生的形象,才不得不写。不过,这样也好,记录一些历史真相。要不然,听凭记者们去胡乱涂鸦,中国真不知要蜕变成什么样子了。

    4月12至15日(16日9点离开),我在南京大学参加了一个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应南京大学的邀请,我顺便为南京大学的师生做了一次学术报告。报告主题是《滥用植物疗法的严重后果》。我讲了一小时20分钟,听众提问40分钟。南京大学的师生表现很好,很有教养。虽然,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在情感上并不同意我的观点,但对待科学问题的辩论,都还十分理性。可以说,整个会场秩序很好。我很满意。

    但是,事后,一位《金陵晚报》的记者写出一篇报道,刊登在《金陵晚报》上,居然把会场描写得一团糟。仿佛会场处在严重无序状态。这个报道一传到会场,立刻引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者和南京大学师生的严重抗议。我个人也认为,这是对南京大学师生的侮辱。这位记者缺乏起码的职业道德。
, 百拇医药
    我的报告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植物疗法的起源和中外比较。其中最主要的是介绍了古埃及人与古中国人如何使用植物疗法。特别举出的例子是,古中国人和古埃及人如何使用芦荟。

    第二部分,介绍已经发现的使用植物疗法的中毒现象。这个部分的基本素材来自台湾中医研究院,我把它们做了分类整理,介绍给了听众。

    第三部分,谈了植物疗法的后果评价问题,其中包括生态后果评价、治疗后果评价以及人文环境评价。

    报告配有PPT幻灯,图文并茂,听众反应热烈。

    事后我知道,来听报告的不只是南京大学的师生,还有不少其它单位的人,另外也混入了一些社会闲杂人员。

    经过全国中医存废大讨论之后,我们知道,主张“捍卫中医”的人,其实都是出于一些情感考虑,在科学上则没有发表任何具有挑战性的言论。因此,所有听众提出来的问题,都是在我“计划内”的。只不过提问题的人专业背景不同,个人修养不同,提问题的方式和口气有些不同而已。
, 百拇医药
    在现场提问中,口气比较激动的是一个看上去不是南京大学学生的人,和一个南京大学中文系一年级女生。

    前者问我,“你本科学什么专业?”

    我说:“马列主义。”

    又问:“研究生呢?”

    我答:“科学技术哲学。”

    “博士生呢?”

    “我没有读,也不会再读。”

    接着他非常无礼地说:“我觉得你不适合于来讨论中医问题。”

    我问:“我今天的报告说错了什么吗?”

    “满版都是错误。”
, 百拇医药
    “你能不能给我指出一点来?”

    “想不起来了。”

    “你不是说我满版都是错误吗?怎么会想不起来呢?”

    全场大笑。

    接着我列举科学史上在自己原来专业之外做出贡献的科学家的例子,证明任何人都可以讨论他专业以外的问题。如,法拉第本专业是化学,成名在于电学;托马斯·库恩本专业是物理学,成名在于哲学;写《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论》的作者都不是医生,其中为《黄帝内经》做补充的王冰,写《针灸甲乙经》的皇甫谧,终身没有看过一个病人。他们比我更“不懂中医”,可以写出中医“经典著作”(其实是文化垃圾),我曾经用中医看过病,今天我只是从哲学和方法论角度评论中医,怎么就不可以了呢?我坚定地说,我有评论中医的权利,任何人也甭想剥夺我的这个权利。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坚定不移地批评中医。
, 百拇医药
    全场鼓掌。

    另外一位女生,明显涉世不深,对中医充满感情,提问口气有些慷慨激昂。但问题本身却充满女性内心世界的那种怯懦。她问:“你看,现场有几个赞成你的观点?”接着一片掌声。

    我没有马上回答她的问题,而是先了解了一些她的专业背景。她如实回答了我。然后,我说:“你可以去做演讲。不过……”

    我接着说:“如果你要做学术研究的话,你就要有一种敢于坚持真理的勇气。如果我的观点已经是许多人都认识到了的问题,不但我的观点没有什么价值,我作为一个学者的存在也没有价值了。你也许知道,当全世界的人都说太阳围绕地球转的时候,只有哥白尼一个人说地球在围绕太阳转,甚至在哥白尼逝世已经90年了,还有人为它献出了生命。当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的时候,不也是少数吗?1921年,中国在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时候,不也只有13个代表代表50多个党员吗?你怎么那么怕少数呢?我都不怕,你害怕什么呢?”
, 百拇医药
    全场再次爆发出一片掌声。

    我的学术报告完了以后,是两天开会时间。

    会议结束以后,剩下了我和浙江大学的夏基松老师。一位南京大学的在读博士生请我们共进了16日的早餐。席间,夏老师赞扬我说:“你很有学术勇气。中医问题早就该讨论了。现在大家终于发现,中医问题不讨论不行了。在中国,现在有一种很不好的倾向。什么东西都不能批评。中国文化不能批,孔夫子不能批,中医也不能批。其实这不好。连科学问题都不能批,中国还怎么进步呢?任何社会的进步,尤其是思想进步,都是在批判中实现的。没有批判就不会有进步。所以,我很赞赏你对中医的批判精神。具体问题当然可以讨论,但没有批判精神不行。”

    能够得到夏老师这样的肯定,我感到十分欣慰。比较起来,那些情绪化的谩骂和人身攻击,作为一个学者的我,当然就用不着去计较了。,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