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人与医学
编号:10622314
苏德隆教授及其建立的学派(1)
http://www.100md.com 2005年6月10日 苏德隆教授论文选集
     一、简历

    苏德隆1906年生于南京。5岁进私塾,8岁入小学。自幼家境清贫,学业出众,通过勤工俭学学完大学。1935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因成绩第一获金质奖章。

    尽管他写了“吞噬作用”的论文,但当时的颜福庆院长不让他做基础或临床研究,却偏偏派他到上海郊区颛桥乡农村卫生所搞农村卫生。他不仅为农民治病和进行预防接种,并同陶行知、黄炎培、纽永健等办乡村小学,讲授卫生急救。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到湘、桂、黔、川等内地担任防疫大队长等职,在难民中开展天花、霍乱、伤寒、痢疾、疟疾、血吸虫病以及虱患的防治。从1935~1943年,他积累了8年防疫工作经验,奠定了此后长期从事流行病学现场工作的基础。在此期间,他曾去印度霍普金斯细菌研究院考察鼠疫,并在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受训,但拒绝参加国民党。嗣后返回上海医学院执教,并于 1944年考取洛氏基金,去美国霍浦金斯大学,学习卫生学和流行病学。在那里,结识了著名的流行病学家Maxcy和 Reed。一年后,他又用考取的“庚款”去英国牛津大学,找到因发现青霉素而获诺贝尔奖的 Flourey。Flourey起初不愿收留他,苏于是告诉Flourey,煤油灭孑孓,并非因油剂阻塞孑孓呼吸管之故,因为将其他油类倒入水面,并未使孑孓死亡。这个简单实验,引起了Flourey对他的注意,Flourey决定让他留下来,攻读博士学位。在这个实验室,他学习了化学、微生物学和病理学,获得了坚实的实验医学基础。虽然,他主要研究污水中的抗生素,却经常到别的部门学习统计学,参加各种各样的学术报告,并加入了英国皇家学会统计学会和微生物学会。194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他遵守诺言,学成后回到了上海母校任教。
, http://www.100md.com
    不久,全国解放。他看到解放军涉水演习而患血吸虫病,即投入了血吸虫病的研究。他提出的防治建议,被部队采纳,并组织医务人员治愈部队中的血吸虫病人。因此被任命为“沪郊血吸虫病防治委员会副秘书长”、授予“名誉教育主任”等职。1951~1957年,他完成了血吸虫病感染方式与钉螺分布的调查、钉螺生态学与灭螺方法的研究、人类血吸虫卵杀灭方法、血吸虫感染的个体防护等多项研究。1957年初夏,他向来到上海的毛主席提出,农业发展纲要中规定七年消灭血吸虫病是难以实现的。他又劝毛主席不要在黄浦江游泳,因为他的研究生已从江水中分离到伤寒菌,毛主席当即取消游泳的计划。在场的上海市委书记听到主席放弃渡江的打算,松了一大口气。

    1958年,“拔白旗”运动展开,苏德隆受到严厉批判。最大的“罪状”是:他在一份中央血防委员会文件中有关消灭钉螺的段落旁边,用铅笔批注了“夸大狂”三个字。1961年春,中央统战部长李维汉同志来到上海,查看了有关他的材料,认为此人耿直,应予甄别。学校党委当众向他道歉。那时正值自然灾害,食品供应不足。他想到蝇蛆可用人粪大量繁殖,从中可提取丰富蛋白质,做了小量试验,制成鲜美酱油飨客。试验是成功的,但他的建议未被采纳。不久,全国副霍乱流行,苏到上海郊县开展研究,首先提出副霍乱地方性的学说,并认为菌苗效果不确实,应以改善饮水为主导措施。尽管这些意见后来证明都是对的,但在1963年的全国副霍乱会议上,苏差一点再次遭到批判,甚至戴上政治帽子。
, 百拇医药
    1963年,苏主编流行病学全国教材,系统阐述了他的流行病学学术观点。这本巨著的出版,推动了我国流行病学的发展,抵销了苏联流行病学将全部内容归结为“三环节,两因素”的消极影响。自此,国内流行病学专家开始重视统计学方法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并认识到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已从传染病扩大到非传染病。

    1965年春,苏德隆率领一支30余人的队伍,到上海青浦县朱家角镇,开展灭螺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他们查明,在石驳岸和河埠中以及水上人家的屋下浅滩中隐藏着无数钉螺,并认识到干燥的石面不适宜钉螺爬行、觅食和产卵。他于是提出灭螺方针为“毁其居,灭其族,防止其流入”。他们发动群众义务劳动,抽干河水,铲除浅滩,喷药灭螺,重砌石岸和河埠。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只花了一万多元,消灭了钉螺,整修了石岸与河埠,加固了水上房屋,钉螺密度与水中尾蚴立即减少,趋于消灭,并能维持至今。全镇人民欣喜若狂。这是我国预防医学史上的一大创举。

    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他作为“反动学术权威”被批斗500余次,但仍寻找一切机会开展研究。他白天挂牌挨斗,晚上回家读书工作。在这期间,他完成了氯硝柳胺防御血吸虫尾蚴的研究和桑毛虫皮炎的研究。1972年,他长途跋涉,历经海门、南通、如东、启东等地,调查长江水系分布与肝癌关系。调查时,他曾骑着自行车跌倒在河边。1975年,他提出饮水为肝癌病因的假设。 1978年Melnick访华,认为乙型肝炎病毒为肝癌病因,苏与他在宾馆中激烈争辩。Melnick认为中国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技术未必灵敏。苏以路人不能辨别公共汽车中谁为乘客或售票员为喻,反讥 Melnick不懂因果推理的复杂性,争论不欢而散。但Melnick在次日的讲演中删除了乙肝病毒为肝癌病因的提法。
, 百拇医药
    1979年,他第三次提出入党申请,并于1980年春天被批准,从而,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加兢兢业业地为人民的健康工作着。1981年,应邀参加在美国召开的国际肝炎会上,他独树一帜,批驳乙型肝炎病毒为肝癌病因的说法。出乎意料的是,小儿麻痹症活毒疫苗的创始人Sabin博士当场站起来发言,表示赞成,以后又来信支持他的观点。

    1981年开始,他同美国血吸虫病权威Warren博士,在安徽贵池设点,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研究。Warren主张单纯用特效药物治疗,苏主张防治结合,以灭螺为主。两种策略在条件相似的两个相邻村庄中贯彻落实。到了1984年终于决出胜负。只治不防的村庄中人群感染率下降较慢,有急性血吸虫病出现,钉螺密度与钉螺感染率无下降趋势。坚持灭螺,防治兼施的村庄中,人群感染率与钉螺密度直线下降,连续2年未查见感染的钉螺。

    1985年1月,学校为庆祝他80虚岁以及从事医学教育和预防医学50年,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他的朋友和学生300多人从全国22个省市赶来,表示祝贺。老人被人们的爱戴,激动得热泪盈眶。

    1985年4月 3日,下午2点,他准时下楼候车,外出找人求教水的浓缩法,想进一步寻找饮水中致肝癌的物质。不料青年工人玩弄货车,无意地将他压倒在人行道边。这个偶然事件,以极小的概率,结束了一个伟大科学家的生命!600多人参加了他的葬礼,为他的不幸死亡感到悲痛!

    | 下一页

    翻到: 1 2 3, 百拇医药(徐志一、苏竹君)
1 2 3下一页